欧洲杯 BetVictor Sports(伟德体育)国际官网(访问: hash.cyou 领取999USDT)
我有个忘年交的老友,张大爷,去年满心欢喜把自己的养老积蓄拿出来,选了一家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养老院,就盼着能在那儿安享晚年。可谁成想,没过几个月,养老院就传出经营不善的风声,门口讨债的供应商时不时来闹一闹,工作人员也是人心惶惶。到了年底,那冷冰冰的停业公告一贴,张大爷彻底傻眼了,多年积蓄打了水漂不说,还得匆忙另寻住处。这一幕,可不是个例,在北京西郊,短短一个月,好几家养老院接连倒下,就像多米诺骨牌,让人触目惊心。
瞧瞧这些数字,简直像一记记重锤敲在人心上。2019 年,新注册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,多达 2600 多家,那时候大家都瞅见养老产业的曙光,热钱涌入,雄心勃勃想打造老年人的温馨家园。可到了 2024 年呢,仅仅五年时间,就只剩下 600 多家还在苦苦支撑,减少比例超过 70%,这崩塌速度,比雪崩还快。再看看入住率,更是断崖式下跌。2010 年,350 万张床位,能住进去 275 万人,入住率高达 78%,一片繁荣景象;到了 2022 年,床位增加到 545 万,入住人数却锐减到 230 万,入住率只剩 42%。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,养老院要盈利,入住率起码得达到 70%,可如今近 60%的床位空着,那亏损就像无底洞,把一个个养老院拖向深渊。
为啥曾经被看好的养老院如今这般落魄?这里头,传统观念是道绕不过的坎儿。在中国,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习惯居家养老,数据显示 90%的老人选择守着自己的老窝,那熟悉的街坊邻里、一草一木,都是他们割舍不下的牵挂;7%愿意在社区养老,离家人近,还有些熟悉的烟火气;只有 3%的老人会走进养老院。对老一辈人来说,进养老院有时候就像被家人“抛弃”,会遭旁人指指点点,这种观念根深蒂固,让养老院的客源从一开始就少得可怜。
再把目光投向日本,那可是老龄化的“前辈”。在日本,65 岁以上老人互相照顾的比例高达 64%,75 岁以上老人互相扶持着过日子的也有 36%。这场景,想想就让人心酸,却也给咱们提了个醒。在中国,“60 多岁的老人在家照顾 80、90 岁的老人”的情况正逐渐成为常态。我邻居家的李奶奶,65 岁了,身体还算硬朗,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因为要照顾 85 岁瘫痪在床的老伴儿,子女又在外地打拼,分身乏术。这种“老老照顾”模式,虽说透着无奈,但也是现实逼迫下的无奈之举,它背后藏着养老体系不完善、家庭负担过重等诸多难题。